BLOGGER TEMPLATES AND TWITTER BACKGROUNDS

25 九月 2009

今天来讲下魔术方块的历史

今天突然想知道魔术方块的历史,就去网上找,这些就是我找到的...from:http://museum.math.ntnu.edu.tw/view.php?class=MG_01

最普通的魔术方块

魔 術方塊,廣東話稱做「扭力骰」,英文為「Rubik's Cube」,它是在1974年由匈牙利的建築系教授魯比克(Ernö Rubik)所發明,一開始他只是突發奇想地問學生,如何設計一個3×3×3的方塊,讓人可以轉動,又不會散開來?結果真的有學生做出來了,它的中心結構 如右頁下方插圖,並且一直沿用至今。最初這個方塊是用木頭做的,經過上色之後,才發現要還原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,因此就有人提議將上色的方塊做成益智玩 具出售。

魔術方塊內部結構

魯 比克也在1975年為他的魔術方塊申請了專利,1979年風行於歐洲,當時風靡的程度,幾乎是人手一顆。電影「當幸福來敲門」(Pursuit of Happyness)就是改編於這個時期發生的一個真實故事,威爾史密斯飾演的主角賈納是一個窮途潦倒的低收入戶,為了應徵某證券公司的實習職缺,投了上 百封的履歷都石沉大海;於是在某次下班時,假藉順路之由厚著臉皮跟公司經理上了計程車,一路上賈納口沫橫飛地為自己爭取工作機會,經理卻一個字也沒聽進 去,因為他正專心轉著手上的魔術方塊;後來賈納幫經理完成了手上的方塊,也因此贏得了到公司實習的機會。電影中的計程車司機邊開車,手上也邊拿著一個魔術 方塊在轉,可見當時魔術方塊流行的程度。

台灣的魔術方塊從1990年代開始流行,從一顆要價數百元,逐漸普及到只要幾十塊就可以在夜市或路 邊攤買到。筆者所認識的兩位對台灣魔術方塊界貢獻良多的愛好者,一位是1990年左右台大魔術社第二屆社長趙承宗,他後來「退隱江湖」了;另一位是 2004年左右成立交大魔術社的鄭維駿,現在正在美國康乃爾大學讀電子工程研究所。看起來,似乎喜歡玩魔術的人,都會喜歡玩魔術方塊。

各种形状的魔术方块^^

2 位恶魔与天使:

小煒 说...

话说
我到现在还没破到
魔术方块
哈哈
烂啊~~~
嘻嘻

BeNjamiN 说...

我还有两粒...
迟点post解的方法....